新年“開門紅”是大概率事件
投資價值“分級”對待
當然,銀行板塊今年前三季度業(yè)績的亮眼表現是有去年低基數成份的。但明年,銀行股或仍將表現亮眼。
戴志鋒指出,在去年銀行讓利的大背景下,LPR經歷幾輪下調,使得利率不斷走低,銀行凈息差承壓。往后看,新發(fā)放貸款由于政策、宏觀經濟因素影響,預計利率仍是穩(wěn)中略降。而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背景下,銀行新發(fā)放貸款定價總體仍有一定的下行壓力。但從資產質量的角度來看,銀行業(yè)的存量風險正逐步出清,存量包袱壓力較小,新增風險嚴格把控壓力也不大,預計未來資產質量保持穩(wěn)健,行業(yè)安全邊際很高。
戴志鋒進一步指出,“從營收的角度來看,一季度往往是銀行存貸‘開門紅’的時間,同時貨幣政策保持平穩(wěn)下,重定價因素影響減弱,所以銀行的營收能夠保持比較良好的增長。疊加今年基數的影響,預計銀行明年全年的營收增速會呈現前高后低的趨勢;從利潤的角度來看,撥備仍有釋放利潤的空間,預計全年看季度間的利潤增速會保持相對平穩(wěn)。”
陳昊揚也有類似判斷,“確實如此。我們現在的六大國有銀行,還有招行等就是比較穩(wěn)健的銀行,它們的撥備力度都是歷史最高的。”
因此,投資銀行需要“分級”對待。實際上,銀行的業(yè)績分化一直在進行當中。以今年前三季度的經營數據為例,在寧波銀行的營業(yè)收入大幅增長、江蘇銀行和平安銀行盈利水平大幅提升之際,浦發(fā)銀行等營收或盈利水平則出現下滑。整體來看,相對國有銀行,商業(yè)銀行的表現更優(yōu)。(見表1、表2)
對此,私募排排網基金經理夏風光指出,銀行發(fā)展正在兩極分化,即市場份額向龍頭集中,優(yōu)秀銀行在中間通道、信貸投放方面都占據優(yōu)勢。未來可能會出現進一步的分化。就是說,一方面是破凈的銀行還會增多,一方面PB在二倍左右的優(yōu)秀銀行也不會減少。
戴志鋒則指出,隨貨幣政策回歸常態(tài)化,疊加地方政府隱性債務、房地產融資監(jiān)管趨嚴,銀行面臨有效需求不足的問題,存量優(yōu)質可投資產較為有限,預計后續(xù)信貸和資產增速會保持穩(wěn)中略降。在此背景下,國有行由于涉政類貸款、房地產貸款占比相對較高,金融投資類資產也大多涉及上述兩行業(yè),資產和貸款增速承壓更為明顯。而中小銀行預計能夠保持較高的資產增速,尤其是根植當地中小微企業(yè)的區(qū)域性銀行,受政策影響相對有限。“當然,在當前銀行聚焦實體的政策導向下,中小銀行的業(yè)務規(guī)模和空間本質上還是取決于當地經濟。比如上述機構調研關注的10家銀行,所處地多為東部沿海地區(qū),區(qū)域經濟較為旺盛,對其信貸需求起到了很好的支撐。預計未來在資產端能夠有較好投放的銀行有較大業(yè)績彈性,同時結構優(yōu)化也可以帶動息差企穩(wěn)回升。”
一些公募機構同樣看好“市場化”基因的銀行。
華南地區(qū)某公募基金經理向記者坦言,“在我們看來,工、農、中、建、交以及郵儲屬于公用事業(yè),就是投貸行為是由政策窗口指導的。商業(yè)銀行或者區(qū)域性的城商行則是純商業(yè)化運營的。雖然它們的大股東是國資,但考核還是按照利潤進行的,而且這些投資的方向一般都是可自行選擇的。這種按照企業(yè)化經營的銀行的投資價值更高。”
該公募基金經理進一步指出,“我們認為,‘市場化’銀行的戰(zhàn)略定位都是有特色的,但從投資收益最大化的角度來看,肯定是要‘在魚多的地方釣魚’,而零售型的業(yè)務顯然是‘魚’最多的那個。當然,其他的業(yè)務也可以做出差異化,只不過成功的概率沒有那么大。此外,在投資零售型銀行的過程中,就好比是去買包,愛馬仕、LV和街邊零售店的普通包價格肯定是不一樣,為什么愛馬仕、LV不推出一款‘平民’包?因為它們沒必要,針對的客群是不一樣的。所以,如果我們想買一家銀行花10年砸出來的品牌、10年積累的一二線最高端客戶,就是需要付出溢價,只要溢價不是特別高就行。”
財富管理未來5~10年復合增速約為10%
“分食”者很難撬動招行當前地位
在“魚”多的零售賽道,其實參與者眾,不僅有銀行同業(yè),還有券商、螞蟻金服旗下的支付寶等競爭對手。
就此,張帥帥指出,目前大部分財富管理業(yè)務參與機構主要以代銷產品為主,同質化競爭是一個普遍情況。另外,各家機構居高不下的客戶流失率,也說明客戶對財富機構提供的產品服務有更高要求和期待。“至于銀行、券商之間的競爭,目前來看并不充分。首先,因為同質化競爭是行業(yè)發(fā)展初期的一個顯著特征,這也表明目前國內財富行業(yè)正處于發(fā)展初期。我們預計,行業(yè)未來5年~10年有10%左右的增長速度,頭部公司的增速將會更快,銀行與其他對手短期體現為差異化的競爭甚至合作。”
上述公募基金經理進一步向記者解釋,“我們認為,財富管理業(yè)務的競爭可分為三層,主要取決于客戶的類型(包括高凈值客戶、大眾客戶、長尾客戶),比如招行和螞蟻金服旗下支付寶的競爭就不會很激烈。因為一個是服務于高凈值客戶,另一個則是長尾客戶,做長尾客戶的支付寶很難做到高凈值客戶的高質量服務,每一個長尾客戶身邊不可能天天圍著一個客戶經理,只能在平臺上提供一個整體的服務,而招行卻可以針對高凈值客戶提供個性化的服務。所以,財富管理的市場很大,很多公司會在不同層次有差異化的競爭,支付寶和招行都可以活得很好,包括券商。但做中間層(大眾客戶)的公司會比較尷尬。”
同時,該公募基金經理還表示,從銀行間的對比來看,招行目前是市場“公認”的第一名。寧波和平安暫列第二梯隊,不過,與招行的差距還是比較大的。其他的銀行也在做零售,但實際上做零售是一個很苦的工作,需要用5~10年的時間去積累。
戴志鋒則認為,招商銀行、寧波銀行、平安銀行均是銀行的核心資產。因為它們不僅占據了金融行業(yè)的朝陽賽道——財富管理和零售,同時是在“躺著掙錢”的行業(yè)里“跑著賺錢”的,業(yè)績持續(xù)性強。在銀行業(yè)分化的時代,它們成長性可以永續(xù)估值。
但同時,戴志鋒指出,招行留給其他銀行的“蛋糕”可能并不多。“招行已形成包括‘一卡通’普卡、金卡、‘金葵花’、鉆石客戶、私人銀行在內完整的金字塔形客戶分層服務體系。其中,普卡客群的資金量在5萬元以下,金卡客群在5萬元~50萬元,‘金葵花’及以上中高端客群在50萬元以上。”
陳昊揚也有相似觀點,他認為,在零售業(yè)務中能做出差異化的確實不多,所以市場現在給了招行較高的溢價。
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